“买断工龄”不是白签字!下岗职工的3笔补偿要盯紧
提到“买断工龄”,不少下岗职工心里有本难念的经:有的被公司用“一次性补偿”忽悠签字,事后发现补偿远低于法定标准;有的不清楚自己该享哪些权益,稀里糊涂就放弃了社保、安置等关键福利。其实“买断工龄”本质是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,下岗职工依法索要经济补偿、
提到“买断工龄”,不少下岗职工心里有本难念的经:有的被公司用“一次性补偿”忽悠签字,事后发现补偿远低于法定标准;有的不清楚自己该享哪些权益,稀里糊涂就放弃了社保、安置等关键福利。其实“买断工龄”本质是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,下岗职工依法索要经济补偿、
最近总有人问“以前干过八大员,是不是满60岁就能领工龄补贴”,甚至不少地方流传着“到年龄就能领钱”的说法,让很多有相关从业经历的朋友犯了嘀咕。其实,八大员工龄补贴是针对特定历史时期基层工作者的政策性补助,并非“到点就发”的普惠福利,想领钱得先满足3个核心条件,
老张今天去退休办领退休证,看到上面填的工资后暴跳如雷,他说他三十五年零七个月的工龄,心想咋的都能领四千左右,没想到只有三千三百六十二元,这工资是不是给他算错了?退休办工作人员说,这是社保局根据你缴纳的基数算出来的工资,怎么可能有错?老张说反正我不接受,你必须给
帮身边几位2014年9月前退休的亲友核算过退休金,发现大家普遍有个疑问:明明工龄、级别差不多,退休金差距却能差几千元?深入研究后发现,核心原因藏在《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》(国人部发〔2006〕60号)里。作为全程跟进过退休待遇
前几天回村,正好看见邻居王大爷蹲在田埂上抽闷烟:“种了一辈子地,缴了十几年公粮,现在每月养老金才100多块,老了可咋整啊!” 这一幕看得我心里发堵,难道农民半辈子的辛苦付出,就换不来踏实的晚年?
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,不少国企、集体企业在改制转型时,会推出“买断工龄”的安置方案——给职工一笔一次性费用,双方解除劳动关系,职工从此与原单位脱钩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“买断工龄”这一操作早在1999年就被国家明令禁止,而2025年人社部联合最高法出台的劳
最近聊养老金改革,总绕不开“早退群体”:不少50多岁就退了的人,养老金才2000出头,比正常退休的少一半。有人说“早退是自己选的,不该补”,但其实大部分早退不是“自愿”,是当年企业改革的“内退”“买断”,现在的低养老金是历史留下的问题,不是“该不该补”,是得“
真正要搞清楚的只有两问,涨不涨,什么时候定,这两件事的答案都不该靠情绪,而要落在政策、资金和时间表上
在现在这个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,许多人在考虑退休金时感到困惑和不安,尤其是那些错过了社保缴纳机会的人。
最近帮老家亲戚咨询工龄补贴政策,发现很多人被“满60岁人人有八大员工龄补贴”的说法误导,跑了好几趟社保所才知道,这根本不是全国普惠福利,而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专项补贴——要么是上世纪的农村八大员,要么是建筑等行业的持证八大员,想领钱必须过“身份、工龄、年龄”三道关
56岁的老周在区政府食堂当厨师28年,一手红烧肉、清蒸鱼做得人人叫绝,单位里几任领导、上千名职工的口味偏好,他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可今年评高级工的机会,还是因为英语考试差3分泡汤了,拿着成绩单的他叹了口气:“我天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,认ABCD对做菜有啥用?”
最近“国企倒查四十年”的话题挺火,不少人第一反应是“这是要翻旧账追责?”,甚至还有“从员工下班开始查”的调侃。其实这么想就窄了——2025年正值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年,这场跨度四十年的“回头看”,核心不是揪着过去的问题不放,而是给企业做一次全面的“健康体检
在机关事业单位、国企里,有这么一群“幕后功臣”:凌晨清扫办公楼的保洁阿姨、三十年零事故的公车司机、闭着眼能排查整栋楼电路的老电工、随叫随到的维修师傅——他们是工勤人员,干着最琐碎却最关键的保障活儿,撑起了单位的正常运转。可长期以来,一道“考试关”却成了他们晋级
可这话要搁我自己身上,嘿,那还真不是吹,是经过血泪认证的“工龄”。我这麻将“工龄”,可不是混日子混出来的,那都是真金白银、挑灯夜战堆出来的。现在回想起来,脑子里都不是“123、246”这种顺子,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哗啦啦流走的声响,那声音,比我老板画的饼还真实。一开始,我也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,是电影里那种能靠一张牌扭转乾坤的赌神。刚学会上海麻将的“清混碰”,就觉得自己摸到了武林秘籍的门道。那会儿年轻气盛,觉得上班挣钱太慢,哪有麻将桌上“杠上开花”来得刺激?于是,从“打花”到“翻百搭”,再到后来时髦的“敲马”,
整理外公遗物时,那个褪色的铁皮饼干盒突然硌了手。掀开生锈的搭扣,老照片滑落的瞬间,一沓泛黄发脆的工资条散了出来。最新的一张停在2013年12月,国营机床厂的红色印章还很清晰,月薪2780元,备注栏写着“退休前最后一月”;最底下那张边角都磨圆了,1979年的字迹
王老师教了一辈子书,还有两年就满60岁了。按以前的政策,他到点就得退休。可2025年新政策一出,他有点懵:我是申请提前退,还是延迟退?哪种更划算?
可我们红星机械厂三千多号人的希望,当时就悬在厂门口那张新贴的红榜上。
2001年,无数国企职工手里攥着一张“买断工龄”协议和几千块钱,走出了奋斗多年的工厂大门——其中不少人拿到的补偿款仅6000元。如今回头看,当年那笔看似“了断关系”的补偿,从法律层面讲根本不合法!从2001年的“无奈买断”到如今打工族的“多重保障”,这二十多年
养老金怎么涨?工龄,这个沉甸甸的词汇,正被重新赋予价值。过去那种“大锅饭”式的微调,正在成为历史。四川在2025年率先试水的“阶梯式”挂钩调整,就是最鲜明的风向标。缴费15年以下,每年价值0.4元;一旦跨过15年门槛,每年的价值就翻倍到0.8元。这看似微小的差
老国企的公告栏刚贴出改制通知,车间门口就聚起了议论的人。58岁的王师傅摩挲着工龄30年的厂徽犯愁:“内退给的钱够不够生活?转岗去新部门能适应吗?离职拿补偿敢不敢闯?”和他一样,不少55岁以上的职工都卡在了人生的关键岔路口。